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劳动仲裁的证据怎么办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5-31 浏览量:997

劳动仲裁中的证据

在劳动仲裁程序中,证据是认定事实、解决争议的关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当事人在劳动仲裁中负有举证责任。劳动仲裁机构根据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和调查收集的证据,作出裁决。

证据的种类

劳动仲裁的证据怎么办

劳动仲裁中的证据种类繁多,包括:

书面证据:合同、协议、通知、单据、信函等。 物证:实物、物品等。 电子证据:电子邮件、短信、聊天记录等。 证人证言:当事人、证人出庭作证的证言。 鉴定意见: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论。 勘验笔录:劳动仲裁机构对相关场所、物品进行勘验的笔录。

证据的收集

当事人应当主动收集能够证明自己主张的证据。证据收集途径包括:

自行收集:向相关单位索要、保存相关文件。 申请劳动仲裁机构调查:要求劳动仲裁机构调查取证。 申请司法协助:向法院申请协助收集证据。

证据的审查

劳动仲裁机构在对证据进行审查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真实性:证据材料应当真实、可靠。 合法性:证据材料应当合法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关联性:证据材料应当与争议事实相关,具有证明力。 充分性:证据材料应当充分、有力,能够支持劳动仲裁机构的裁决。

证据的举证责任

劳动仲裁中,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一般情况下,主张一方负有举证责任,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对方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

劳动仲裁机构要求由对方当事人举证。 对方当事人对事实有异议并提交证据予以反驳。 法律规定由对方当事人举证。

证据的质证

当事人可以在劳动仲裁庭审中对对方的证据进行质证。质证的方式包括:

对证据的真伪提出异议。 对证据的合法性提出异议。 对证据的关联性提出异议。 对证据的充分性提出异议。

证据的采信

劳动仲裁机构在审查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后,将根据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充分性等因素,决定是否采信该证据。劳动仲裁机构不采信证据的,应当说明理由。

证据的保全

当事人应当妥善保管证据,防止证据灭失或改变。劳动仲裁机构必要时可以采取保全证据的措施。

结语

证据是劳动仲裁的关键。当事人应当主动收集证据,积极举证,并对对方的证据进行质证。劳动仲裁机构应当严格审查证据,根据证据认定事实,作出公正的裁决。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