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可劳动仲裁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5-29 浏览量:193

可劳动仲裁的范围

一、法定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可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

可劳动仲裁吗

1. 劳动合同纠纷; 2. 工资纠纷; 3. 社会保险纠纷; 4. 工伤事故处理纠纷; 5. 劳动关系确认纠纷; 6. 集体合同纠纷; 7.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二、排除范围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明确规定,下列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不得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

1. 因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发生的争议; 2. 因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劳资关系发生的争议; 3. 因劳动关系以外的民间借贷、房屋租赁、承揽等发生的争议; 4. 因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的争议; 5.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管辖的其他争议。

三、劳动关系认定

在提交劳动仲裁前,首先需要确定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1. 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 2.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3.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受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约束。

如果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则无法提交劳动仲裁。

四、 仲裁时效

劳动者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可申请劳动仲裁。特殊情况下,经劳动仲裁委员会同意,可以延长时效。

五、 仲裁程序

1. 申请仲裁:劳动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并附相关证据材料。 2. 立案审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查申请材料,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立案。 3. 组建仲裁庭:组成由一名仲裁员和两名人民陪审员组成的仲裁庭。 4. 开庭审理:仲裁庭组织双方当事人参加开庭审理,听取陈述、质证、辩论。 5. 调解:仲裁员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主持调解。 6. 仲裁裁决:调解不成,仲裁庭作出仲裁裁决。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

六、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