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撤诉后的记录
引言
劳动仲裁作为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途径,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申请人可能会因各种原因撤回仲裁申请。本文将探讨劳动仲裁撤诉后的记录情况,并结合中国的相关法律予以分析。
.jpg)
仲裁撤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39条的规定,申请人可以在仲裁庭做出裁决前随时撤回仲裁申请。撤回申请后,仲裁程序即告终止,仲裁庭不再继续审理该案。
撤诉记录
一般情况下,劳动仲裁撤诉后,仲裁庭会将相关办案记录归档保存。这些记录可能包括:
仲裁申请书 答辩书 证据材料 庭审笔录 裁定书(撤回申请时的裁定书)
这些记录被存档后,任何人均可通过合法途径申请查阅。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32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仲裁活动应当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当事人有权申请仲裁,也有权在仲裁过程中自行和解、撤回仲裁申请。”
该法第39条规定:“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的,仲裁庭应当裁定终止仲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15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调解或者仲裁的案件,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的,仲裁庭应当裁定终止仲裁。裁定终止仲裁后,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记录公开
劳动仲裁记录属于公开信息,任何人均可申请查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3条的规定,下列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决定文件以及相关文书。”
劳动仲裁裁决书属于行政决定文件,因此,劳动仲裁记录应属于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撤诉记录的影响
劳动仲裁撤诉记录可能会对当事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
诉讼时效中断:如果申请人在提起仲裁申请后撤诉,则诉讼时效会从撤诉之日起中断。这意味着申请人可以在以后再次提起仲裁或诉讼,而不需要担心诉讼时效问题。 影响以后的仲裁或诉讼:撤诉记录可能会影响当事人在以后的仲裁或诉讼中的可信度。如果当事人多次撤诉,可能会被视为滥用诉讼权利的行为。 影响就业:在某些情况下,用人单位可能会调查求职者的劳动仲裁记录。如果求职者有较多的撤诉记录,可能会影响其就业机会。
结语
劳动仲裁撤诉后,相关记录将被归档保存。这些记录属于公开信息,任何人均可申请查阅。撤诉记录可能会对当事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诉讼时效中断、影响以后的仲裁或诉讼、影响就业等。因此,申请人在撤回仲裁申请前应谨慎考虑可能产生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