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劳动仲裁程序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而起诉劳动仲裁则是一项复杂且具有时效性的程序。以下是对中国劳动仲裁起诉程序的详细指南:
1. 仲裁前调解
.jpg)
在正式提请仲裁前,劳动者应先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劳动争议调解。调解成功,争议即告解决;调解不成的,劳动者可凭调解不成的证明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 申请仲裁
劳动争议发生后60日内,劳动者应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申请书应载明申请人、被申请人、仲裁请求及相关事实和证据。
3. 案件受理
劳动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后,会在7日内对其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驳回并说明理由。
4. 开庭审理
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后,会在15日内安排开庭审理。开庭审理由仲裁员主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出席并陈述自己的主张和证据。
5. 举证
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负有举证责任。劳动者应提供能证明仲裁请求合理性的证据;用人单位则应提供能证明其行为合法合理的证据。
6. 质证和辩论
举证结束后,双方当事人可以对对方的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仲裁员会主持质证和辩论,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7. 调解
在开庭审理过程中,仲裁委员会可以随时主持调解。调解成功,仲裁即告终止;调解不成的,继续进行裁决。
8. 仲裁裁决
仲裁庭在开庭结束后60日内作出仲裁裁决。仲裁裁决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9. 执行裁决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会依法执行仲裁裁决。
注意事项:
劳动仲裁时效为60日,自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 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代理人应具备律师资格证。 仲裁委员会收取仲裁费,费用由败诉方承担。 劳动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不得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