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中提出离职赔偿
引言
离职赔偿是劳动者在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雇主应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途径,对于劳动者提出离职赔偿请求具有重要意义。
.jpg)
提出离职赔偿的权利基础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在以下情况下有权要求离职赔偿: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遭受用人单位的违法侵害 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例如因健康原因不能胜任工作)
劳动仲裁程序
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提出离职赔偿的劳动仲裁请求:
1. 申请仲裁: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 2. 提交证据:提供证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证据。 3. 参加庭审:与用人单位参加仲裁庭审,陈述事实和证据。 4. 仲裁裁决:仲裁委员会将对案件进行裁决,裁决结果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约束力。
提交申请书
仲裁申请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劳动者的姓名、联系方式 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 劳动纠纷事项 仲裁请求 证据清单
证据收集
劳动者应收集以下证据:
劳动合同 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证据(例如工资条、考勤记录)
仲裁庭审
仲裁庭审中,劳动者应清楚陈述事实,提交证据,并对用人单位的主张进行辩驳。
仲裁裁决
仲裁裁决一般会在庭审后 60 日内作出。裁决结果可以是:
支持劳动者的仲裁请求并责令用人单位支付离职赔偿 驳回劳动者的仲裁请求 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
执行裁决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执行仲裁裁决,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支持
提出离职赔偿的劳动仲裁程序主要受以下法律法规的约束:
《劳动法》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有关若干问题的规定》
结论
劳动者在提出离职赔偿的劳动仲裁请求时,应了解自己的权利基础、收集证据,并积极参与仲裁程序。通过法定程序,劳动者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获得应有的离职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