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劳动仲裁老是让调解怎么办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5-19 浏览量:791

劳动仲裁中调解的应对策略

引言

在中国,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劳动仲裁经常出现让双方调解的情况,这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困惑和担忧。本文将探讨劳动仲裁调解的法律依据、调解的利弊以及当事人在面对调解时的应对策略。

劳动仲裁老是让调解怎么办

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仲裁过程中应当先行调解。仲裁员应当主持调解,促使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

调解的利弊

调解的优点:

节省时间和费用: 调解通常比正式仲裁所需的程序更直接,耗时更少,费用也更低。 保密性: 调解过程是保密的,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和解协议不会公开。 解决长期关系: 对于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当事人而言,调解可以帮助维护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对抗。

调解的缺点:

可能不公平: 调解过程中,当事人之间的权力平衡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导致不公平的解决方案。 无法执行: 如果当事人未能履行和解协议,仲裁委员会无权强制执行。 可能拖延仲裁过程: 调解不成功时,会拖延仲裁程序,因为仲裁员需要进行正式仲裁。

应对策略

决定是否调解:

当事人应仔细考虑是否愿意调解。如果争议涉及重要利益或涉及原则性问题,当事人可能更愿意寻求正式仲裁。

选择调解人:

如果当事人决定调解,他们可以协商或由仲裁委员会委派调解人。调解人应具备专业知识和处理劳动争议的经验。

准备调解:

当事人应为调解做好准备,包括收集证据、列出诉求并考虑可能的妥协方案。

调解过程中:

主动参与: 当事人应积极参与调解,并清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要求。 灵活协商: 妥协是调解的关键。当事人应愿意在非核心问题上做出让步,以达成共识。 注意保密性: 调解过程中的信息和协议均应保密。

调解成功后:

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应将协议签字确认。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按照协议履行义务。

调解失败后:

如果调解失败,仲裁员将进行正式仲裁。当事人应做好准备,提供证据并陈述自己的主张。

结论

劳动仲裁中的调解是一个重要的程序,它可以帮助当事人快速、经济地解决争议。不过,当事人在决定是否调解时应慎重考虑。通过积极参与调解并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当事人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无论调解是否成功。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