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致残申请劳动仲裁程序
概述
工伤致残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或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职业病伤害,导致其身体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致残劳动者有权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jpg)
申请条件
申请劳动仲裁的工伤致残人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在工作时间或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职业病伤害; 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工伤致残; 所在单位不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工伤保险责任。
申请程序
申请劳动仲裁的工伤致残人员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 提交申请书
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 在申请书中写明申请人、被申请人、申请事项、事实和理由、证据清单等内容。
2. 提交证据
伤情证明; 工伤认定书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工资单、社保缴纳记录等与工伤有关的证据。
3. 等待受理
劳动仲裁委员会将在收到申请书后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受理后,劳动仲裁委员会将组成仲裁庭审理案件。
4. 仲裁庭开庭
仲裁庭将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开庭审理。 当事人可以提交证据、进行质证、发表意见和辩论。
5. 仲裁裁决
仲裁庭在审理结束后,将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仲裁裁决书。 仲裁裁决书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仲裁时限
工伤致残劳动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逾期不申请的,劳动仲裁委员会将不予受理。
注意事项
工伤致残劳动者在申请劳动仲裁前,可以先向所在单位提起工伤认定或劳动争议调解。 劳动争议调解不成,再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败诉后,劳动者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工伤致残劳动者在申请劳动仲裁过程中可以委托代理人代理。 劳动仲裁委员会收取一定的仲裁费,具体金额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而定。
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