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劳动仲裁45天逾期怎么办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5-16 浏览量:684

劳动仲裁45天逾期怎么办

简介

在中国,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途径。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仲裁时效为仲裁申请自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而仲裁机构一般会在受理仲裁申请后45天内作出裁决。

劳动仲裁45天逾期怎么办

45天逾期的情况

由于各种原因,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可能会在45天仲裁时效内无法完成仲裁程序。例如:

证据收集困难 涉及复杂法律问题 仲裁机构受理案件过多

逾期的后果

如果劳动仲裁45天逾期,可能导致以下后果:

仲裁时效中断,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丧失仲裁权 错过黄金调解期,增加劳动争议解决难度 影响相关证据有效性,不利于案件审理

逾期后的补救措施

劳动仲裁45天逾期后,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补救:

1. 仲裁在审延期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8条,仲裁机构可以在特殊情况下延长仲裁期限。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延期,并提供合理的理由。

2. 法院诉讼

如果仲裁在审延期申请被驳回,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需要注意,诉讼的时效为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三年。

3. 申请再审

如果仲裁裁决已经作出,但劳动者或用人单位认为裁决错误,可以在仲裁裁决作出之日起15天内向仲裁机构申请再审。

注意事项

及时收集和整理证据,缩短仲裁程序时间 积极与仲裁机构沟通,了解案件进展情况 主动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在审延期申请 如有必要,聘请律师代理仲裁案件,提高胜诉率

案例参考

2021年,上海市某劳动者在仲裁申请后因证据不足导致仲裁逾期。该劳动者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在审延期,并提供了证据收集困难的理由。仲裁机构经过审查,同意延期30天。在延期期间,该劳动者及时收集了证据,并最终在仲裁中胜诉。

结论

劳动仲裁45天逾期并非不可补救。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掌握仲裁逾期的相关法律规定和补救措施,有利于有效解决劳动争议,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