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内劳动仲裁指南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途径,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劳动仲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仲裁法》和其他相关法规。
一、劳动仲裁的范围
.jpg)
劳动仲裁涵盖以下与劳动关系有关的争议:
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 工资报酬争议 工作时间及休息时间争议 社会保险争议 培训、考核、奖惩、福利争议
二、劳动仲裁的程序
1. 申请
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向具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仲裁申请。仲裁申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申请人的姓名、住所、联系方式 被申请人的姓名、住所、联系方式 争议事实和理由 仲裁请求
2. 受理
劳动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后,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审查受理。受理后,仲裁委员会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组织仲裁活动。
3. 审理
仲裁活动一般采用开庭审理的方式进行。仲裁员应当依法审理案件,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质证和辩论,并对证据进行审查。
4. 调解
在审理过程中,仲裁员应当尽力调解双方当事人,促成和解。如果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制作调解书,对和解协议的内容予以确认。
5. 仲裁裁决
如果双方当事人未达成和解协议,仲裁员应当根据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依法作出仲裁裁决。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约束力。
三、劳动仲裁的时效
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时效一般为60日,自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特殊情况下,时效可以延长。
四、劳动仲裁的法院审查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后15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对仲裁裁决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予以维持、撤销或变更。
五、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仲裁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