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中工资的领取方式
概述
在劳动仲裁中,如果劳动者勝訴获得工资补发的裁决,则需要按照以下步骤领取工资:
.jpg)
1. 等待裁决生效
劳动仲裁裁决书自送达之日起15日内,当事人未提出上诉或经法定程序终审裁决作出15日内,仲裁裁决生效。
2. 申请执行
裁决生效后,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3. 领取工资
在法院执行过程中,会要求用人单位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仲裁裁决,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领取工资的具体流程
1. 到法院申请执行:劳动者应携带仲裁裁决书,并填写《执行申请书》,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2. 法院审查:法院审查申请是否符合执行条件,包括裁决是否已生效、裁决内容是否明确、执行标的合法等。 3. 立案执行:法院审查通过后,立案执行,并向用人单位发出执行通知书。 4. 用人单位履行: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仲裁裁决书的内容,在规定的期限内支付工资。 5. 强制执行: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执行,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如查封、扣押、冻结用人单位财产等。
注意要点
劳动仲裁裁决书生效后,当事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执行,否则裁决会失效。 在执行过程中,法院可能会收取一定的执行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如果用人单位仍然拒不执行,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也可以委托律师代理申请执行事宜,以提高执行效率。
案例
2022年,劳动者李某与用人单位因工资纠纷提交劳动仲裁。仲裁机构裁决用人单位支付李某未发放的工资10万元。裁决书生效后,李某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审查后,立案执行,并向用人单位发出执行通知书。由于用人单位拒不执行,法院依法查封了用人单位的财产,李某最终拿到了拖欠的工资。
结论
劳动仲裁中工资的领取流程较为复杂,需要当事人按部就班地执行。劳动者可以通过申请执行裁决书,并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及时领取自己的工资。同时,法律也提供了强制执行手段,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