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工费能申请劳动仲裁吗?
导言
误工费是劳动者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时,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费用。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误工费在实践中是否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程序申请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jpg)
中国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50条规定:“劳动者在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治疗的,用人单位应当按劳动者本人正常出勤工作的时间支付其工资。”
《工伤保险条例》第27条规定:“职工因工受伤,被认定为工伤后,由所在单位按工资标准支付工伤津贴,其标准为:职工因工受伤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造成10%以上至30%的劳动能力丧失的,其工伤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60%;30%以上至50%的,为本人工资的75%;50%以上至70%的,为本人工资的85%;70%以上的,为本人工资的95%。”
劳动仲裁程序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法定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了劳动争议,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误工费申请劳动仲裁的条件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以要求支付误工费,但需满足以下条件:
1. 存在劳动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合法的劳动关系,且误工费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造成。 2. 误工时间:劳动者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造成暂时性丧失劳动能力,且有明确的误工时间证明。 3. 误工费标准:误工费的支付标准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计算。 4. 未通过协商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误工费支付问题无法通过协商解决。
劳动仲裁的程序
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 提交申诉: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诉书。 2. 受理审查:劳动仲裁委员会审查申诉书,并决定是否受理。 3. 组织调解:劳动仲裁员主持调解,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4. 仲裁裁决:调解不成的,劳动仲裁委员会依法进行仲裁,并作出裁决。
司法审查
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仲裁裁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将依法维持仲裁裁决;反之,将依法撤销或变更仲裁裁决。
结语
在中国,劳动者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造成丧失劳动能力时,有权向用人单位申请误工费。如果通过协商无法解决,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仲裁的程序相对便捷,当事人应当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