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中的企业违法判定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司法救济途径,在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赋予劳动仲裁机构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的企业进行处罚的权力。
企业违法情形
.jpg)
劳动仲裁中常见的企业违法情形包括:
1. 拖欠工资或无故克扣工资 2. 不签订劳动合同或签订霸王合同 3. 解除劳动合同违法 4. 社保缴纳不足或不缴纳 5. 超时加班或不支付加班费 6. 侵害职工合法权益,如人身伤害、性骚扰等
劳动仲裁的处罚权限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仲裁机构对违法企业的处罚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责令企业改正违法行为 2. 支付赔偿金 3. 处以罚款,最高可达工资总额的五倍 4. 责令企业公开赔礼道歉 5. 记入劳动保障诚信档案
判定违法的依据
劳动仲裁机构判定企业违法的依据主要有:
1. 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 2. 劳动合同 3. 证据材料,如工资单、考勤记录、解除劳动合同书等
仲裁程序
劳动仲裁的程序主要包括:
1. 提交仲裁申请 2. 立案审查 3. 调查取证 4. 开庭审理 5. 作出裁决
裁决的效力
劳动仲裁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履行。如当事人不履行裁决书,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企业维权
如果企业认为劳动仲裁裁决不公正,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可以支持、撤销或变更仲裁裁决。
总结
劳动仲裁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劳动仲裁机构有权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企业进行处罚。企业应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避免陷入劳动争议。同时,企业也有权对不公正的仲裁裁决提出异议,维护自身正当利益。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