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中止劳动合同仲裁
劳动合同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之一。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可能需要中止仲裁程序。中止仲裁是指仲裁庭暂时停止审理案件,待特定条件或原因消失后继续审理。根据中国的法律,劳动合同仲裁可以中止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当事人申请中止
.jpg)
(1)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无法参加仲裁活动,如生病、出差等;
(2)当事人双方同意中止仲裁。
二、仲裁庭裁定中止
(1)仲裁庭认为需要调查取证,而证据一时难以取得;
(2)当事人之间就仲裁事项进行和解谈判,且和解有可能达成。
中止程序的申请和批准
如果当事人需要中止仲裁,应当向仲裁庭提出申请,并说明中止的理由和期限。仲裁庭在收到中止申请后,应当及时审查并作出裁定。如果仲裁庭认为中止理由正当,则批准中止申请。
中止期限
中止期限不得超过30天。仲裁庭在批准中止申请时,应当确定中止期限。如果中止期限届满,当事人没有申请继续仲裁,或者仲裁庭认为继续审理没有必要,则仲裁程序将被终止。
中止期间的效应
在中止期间,仲裁程序暂停进行。当事人在中止期间不得进行任何与仲裁相关的活动,如提交证据、参加庭审等。仲裁庭也不得对案件作出裁决。
继续仲裁
中止期限届满或者中止原因消失后,当事人可以申请继续仲裁。仲裁庭在收到继续仲裁申请后,应当及时审查并作出裁定。如果仲裁庭认为继续仲裁条件成熟,则批准继续仲裁申请。
注意事项
当事人在申请中止仲裁时,应当如实说明中止理由,并提供相关证据。仲裁庭在审查中止申请时,将严格审查中止理由是否正当。当事人不得滥用中止程序,无故拖延仲裁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合同仲裁中止后,仲裁时效仍然继续计算。因此,当事人在中止期限内应当及时申请继续仲裁,避免时效中断。
劳动合同仲裁中止是一种特殊程序,当事人只有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能申请中止。仲裁庭在审查中止申请时,将严格审查中止理由是否正当。当事人在申请中止仲裁时应当谨慎行事,避免滥用中止程序,拖延仲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