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劳动者仲裁后还能诉讼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5-13 浏览量:257

劳动者仲裁后能否诉讼

引言

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通常会选择通过劳动仲裁或法院诉讼的方式进行维权。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法定途径,具有快捷、高效的优点。在某些情况下,劳动者可能对仲裁裁决不满意,想要进一步维权,那么仲裁后还能否诉讼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劳动者仲裁后还能诉讼吗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仲裁裁决也可以被人民法院依法撤销。

撤销仲裁裁决的情形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在以下情形下撤销劳动仲裁裁决:

1. 超越或者滥用仲裁权的; 2. 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的; 3. 裁决所依据的事实错误的; 4. 适用法律错误的; 5. 裁决明显不公的。

诉讼时效

劳动者申请人民法院撤销仲裁裁决的时效为六个月,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仲裁裁决之日起计算。

诉讼程序

劳动者在撤销仲裁裁决时效内,可以通过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请求人民法院对仲裁裁决进行审查。人民法院受理后,将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并根据事实和法律做出是否撤销仲裁裁决的判决。

判决结果

如果人民法院判决撤销仲裁裁决,则仲裁裁决失效。劳动者可以根据人民法院的判决,重新申请劳动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注意要点

注意仲裁裁决的效力:仲裁裁决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并不是不可撤销的。如果仲裁裁决存在法定撤销情形,劳动者可以通过申请人民法院撤销来进一步维权。 把握诉讼时效:撤销仲裁裁决的诉讼时效为六个月,劳动者应当在时效内提起诉讼,否则将丧失维权机会。 保留证据材料:劳动者在撤销仲裁裁决时,应当提供足以证明仲裁裁决存在法定情形的事实和证据材料。 选择合适的救济途径:劳动者在对仲裁裁决不满意时,既可以选择申请人民法院撤销,也可以选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和自身诉求综合考虑。

结语

劳动者在仲裁后是否还能诉讼,取决于仲裁裁决是否存在法定撤销情形以及是否在诉讼时效内。劳动者应当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救济途径,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