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发生工伤能办理劳动仲裁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5-12 浏览量:618

发生工伤可否申请劳动仲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工发生工伤后,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发生工伤能办理劳动仲裁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工伤事故,所在单位应当立即进行抢救,并向所在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下列劳动争议:(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保险、福利待遇和其他劳动保障权益发生的争议。”

结合上述法律规定,职工发生工伤后,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以解决因工伤造成的劳动争议。

仲裁程序

职工申请劳动仲裁,应当在工伤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

劳动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七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将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则进行仲裁。

仲裁裁决书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范围

职工因工伤可以仲裁的范围包括:

劳动关系确认: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以及工伤事故发生时双方的劳动关系状态。 工伤认定:工伤事故是否属于工伤,以及工伤等级的认定。 工伤待遇:职工因工伤造成的医疗费用、住院费用、康复费用、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死亡补助金等工伤待遇的支付。 劳动保障权益:职工因工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工的实际情况安排合理的劳动岗位,提供职业康复等保障措施。

注意事项

职工在申请劳动仲裁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证据齐全:收集工伤认定书、医疗费用发票、住院费用证明、伤残等级鉴定报告等证据材料。 仲裁时效:工伤发生之日起一年内申请仲裁。 代理人:可以委托律师或工会组织作为代理人。 调解与仲裁:积极参与调解,但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应及时申请仲裁,以免错过仲裁时效。 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职工发生工伤后,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以解决因工伤造成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较为简便快捷,且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职工应当及时收集证据材料,在仲裁时效内申请仲裁,以便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