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劳动仲裁过实效怎么办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5-12 浏览量:168

劳动仲裁错过时效的处理

引言 劳动仲裁是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劳动者对劳动仲裁时效的认识不足或其他原因,错过仲裁时效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此类情况,中国法律制定了相应的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劳动仲裁时效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77条的规定,劳动者对劳动仲裁申请时效为一年。自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之日起开始计算。值得注意的是,时效期间不包括仲裁机构处理该劳动争议所花费的时间。

劳动仲裁过实效怎么办

错过时效的后果 如果劳动者错过仲裁时效,将导致劳动仲裁请求权丧失。这意味着劳动者将无法通过仲裁途径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

例外情况 法律规定了以下例外情况,即使错过仲裁时效,劳动者仍可以申请仲裁:

因不可抗力或其他不可归责于劳动者的原因,导致错过时效。 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等手段使劳动者错过时效。 劳动者在仲裁时效届满前提出仲裁申请,但仲裁委员会因客观原因未能在时效期内组织仲裁。

申请仲裁之程序 即使符合例外情况,劳动者在错过仲裁时效后申请仲裁也需要遵循以下程序:

1. 向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 2. 说明错过时效的原因及证据。 3. 提供劳动仲裁时效届满前申请仲裁的证明材料(如邮寄记录、快递单据等)。

仲裁委员会的审查 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者申请仲裁之请求后,将对劳动者错过时效的原因进行审查。如果仲裁委员会认定劳动者符合例外情况,则会受理劳动者的仲裁申请。否则,仲裁委员会将驳回劳动者的申请。

复议 劳动者对仲裁委员会驳回其申请仲裁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委员会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人民法院经审查,如果认定仲裁委员会的决定有误,将撤销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并将案件发回仲裁委员会重新审理。

结语 劳动仲裁时效是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劳动者应及时了解劳动仲裁时效的规定,并在时效期内提出仲裁申请。如果错过仲裁时效,劳动者应及时咨询律师,了解是否符合例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的目的是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因时效而导致正义得不到伸张。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