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工伤期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5-12 浏览量:353

工伤期间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期间解除劳动合同受《劳动合同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

工伤期间禁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工伤期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医疗期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因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治疗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40条)。 劳动能力鉴定后造成残疾的情形:劳动者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确认因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造成残疾等级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工伤保险条例》第39条)。

工伤期间允许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因工伤致残无法胜任工作且无法调整工作岗位的:经劳动者同意,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解除劳动合同。但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仍需支付残疾津贴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劳动者伤情恶化导致劳动能力丧失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等级上升的:经劳动者同意,用人单位可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39条解除劳动合同。但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需支付一次性工伤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

在工伤期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遵循以下程序:

1. 协商解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2. 报经劳动行政部门: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前,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报告,说明理由。 3. 取得劳动行政部门的同意: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用人单位的报告后,会进行调查核实,在符合法定解除条件的情况下,才会同意解除劳动合同。 4. 向劳动者送达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用人单位取得劳动行政部门的同意后,应向劳动者送达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支付相关补偿金。

赔偿金的计算:

劳动者在工伤期间被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按照以下标准支付赔偿金:

经济补偿金: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相当于劳动者月工资1-12个月的经济补偿金。 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

注意: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在工伤期间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工伤期间解除劳动合同,涉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保障,用人单位应谨慎处理,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