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是否享有全勤?中国法律视角
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形。在我国,工伤的认定和待遇受到法律保护,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工伤人员是否享有全勤。
法律规定
.jpg)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在工伤期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包括医疗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职业康复费、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
全勤与工伤待遇的衔接
全勤是指劳动者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全部出勤并完成工作任务。工伤期间,劳动者无法正常出勤和工作,因此无法享受全勤奖或其他与出勤相关的福利待遇。
工伤期间的收入保障
为了保障工伤人员的收入,法律规定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如下:
工伤津贴:劳动者因工伤不能从事原工作的,企业应当按照其原工资标准支付工伤津贴。工伤津贴的标准为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至100%。 伤残津贴:劳动者因工伤致残等级为十级以上的,企业应当按照伤残等级标准支付伤残津贴。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者因工伤致残等级为十级以上的,企业应当一次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这些工伤待遇可以部分弥补劳动者因工伤不能出勤造成的收入损失,但需要注意的是,工伤津贴与全勤奖本质上不同,全勤奖是企业基于劳动者的出勤情况给予的奖励,而工伤津贴是工伤保险待遇,是劳动者因工伤造成的损失补偿。
实践中工伤人员的待遇保障
在实践中,工伤人员是否能享受到全勤,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企业的态度:有的企业会出于人道主义或稳定员工情绪的考虑,在工伤人员治疗期间给予一定金额的全勤补助。 劳动合同约定:如果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工伤期间也享受全勤奖,则劳动者有权主张相应待遇。 工会和劳动监察部门的监督:工会和劳动监察部门有责任监督企业依法支付工伤保险待遇,防止企业侵害工伤人员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工伤给全勤与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涉及法律规定、企业态度、工伤人员自身情况等多种因素。在保障工伤人员基本收入的同时,也应尊重企业合理用工和控制成本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