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后工资还给吗?
引言
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解决的重要途径,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在劳动仲裁结束后,劳动者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能否追回拖欠的工资。本文将结合中国的法律,详细探讨劳动仲裁后工资是否会归还的相关问题。
.jpg)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仲裁裁决必须于裁决作出之日起15日内,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八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仲裁的结果与工资追回
劳动仲裁的结果主要有三种:调解、裁决和终结仲裁。
调解:如果双方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达成协议,仲裁机关将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调解书中通常会明确约定工资的支付方式和期限,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调解书履行义务,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裁决:如果双方当事人未能达成调解协议,仲裁机关将依法作出裁决。裁决书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用人单位必须按照裁决书支付拖欠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拒不履行裁决,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终结仲裁:如果双方当事人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达成调解协议或仲裁机关未能依法作出裁决,仲裁程序将被终结。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仍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回拖欠的工资。
强制执行
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按照调解书或裁决书支付拖欠的工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将根据请求,依法采取扣押、冻结银行账户、查封、拍卖等强制措施,将追回的工资款项发放给劳动者。
例外情形
在某些情况下,劳动者即使胜诉也不能追回拖欠的工资。这些例外情形包括:
用人单位破产或依法被宣告解散; 劳动者故意提供虚假材料或隐瞒重要事实; 劳动者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执行或申请执行错误; 用人单位有事实证明其不具备支付能力。
结论
劳动仲裁后劳动者能否追回拖欠的工资,取决于劳动仲裁的结果和用人单位的履行情况。如果用人单位按照调解书或裁决书支付了工资,劳动者将不会继续追讨。如果用人单位拒不履行,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形下除外。劳动者应及时了解自己的权利并采取必要措施,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