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途中被撞是否构成工伤
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工伤是指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危害而导致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事件。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下班途中被撞是否构成工伤,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在上下班途中发生
.jpg)
上班途中是指职工从住所前往工作场所,下班途中是指职工从工作场所返回住所的途中。需要注意的是,上下班途中必须是直接的,不能有明显的个人原因中断或绕行。
2. 在上下班正常时间内发生
职工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应当是在正常上下班时间内。如果职工在非正常上下班时间活动,如加班后回家或上班前外出办事,则不属于上下班途中。
3. 因交通事故造成
下班途中发生的事故必须是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事件,导致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4. 受伤职工无明显过错
职工上下班途中受伤,若有明显过错造成事故的,则不构成工伤。例如,职工骑自行车不戴头盔,闯红灯导致事故,则不能认定为工伤。
5. 与工作存在内在联系
下班途中被撞能否构成工伤,还需要判断事故与工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事故与工作没有内在联系,则不构成工伤。例如,职工下班途中因个人原因与他人发生纠纷导致受伤,则不构成工伤。
举证责任
对于上下班途中被撞是否构成工伤,由职工及其近亲属或者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特殊情况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即使职工不满足上述全部条件,也可能被认定为工伤。例如:
职工因公外出,在返回住所途中发生事故的; 职工被用人单位安排在工作场所外的特定地点上下班,在往返途中发生事故的; 职工因工作原因需要改变上下班路线,在改变后的途中发生事故的。
相关保障
职工在上下班途中被撞并构成工伤的,可以享受以下保障:
医疗费报销: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职工因工伤支出的合理医疗费用。 工伤待遇:职工因工伤导致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享受工伤津贴、停工留薪等待遇。 伤残等级鉴定:职工因工伤导致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并享受伤残待遇。
结论
下班途中被撞是否构成工伤,需要综合考虑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职工过错以及事故与工作之间的联系等因素。满足上述条件的,可以认定为工伤并享受相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