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不成功后的解决途径
在中国,劳动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初始阶段。如果劳动仲裁不成功,当事人仍有其他途径解决争议。
1. 调解
.jpg)
劳动仲裁结束后,当事人还可以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争议。调解是指在第三方的协助下,当事人自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调解一般由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或其他有资格的组织进行。
2. 行政复议
如果当事人不接受劳动仲裁裁决,可以向上一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上级机构进行,主要审查劳动仲裁裁决程序是否合法、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等问题。
3. 民事诉讼
当事人不接受劳动仲裁裁决或行政复议结果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按照普通程序进行,由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全面审理和判决。
4. 申请劳动保护监察
当事人还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请求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劳动保护监察机构有权责令用人单位纠正违规行为,并处以相应罚款。
5. 申请司法救助
困难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因劳动争议申请仲裁、诉讼,又无力支付仲裁、诉讼费用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司法救助。司法救助是指对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包括提供法律咨询、代理仲裁、诉讼等。
6. 举报违法行为
如果用人单位存在严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当事人还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或其他有关部门举报。相关部门将对举报进行调查处理,并依法追究违法单位的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
不同的解决途径有不同的法律程序和时限规定。 当事人选择哪种解决途径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建议当事人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及时咨询专业人士,以便选择最合适的解决途径。
中国法律相关规定: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行政复议法》 《民事诉讼法》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法律援助条例》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