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加班不给钱怎么劳动仲裁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5-06 浏览量:134

加班不给钱如何劳动仲裁

引言

在中国,加班是一种普遍现象。然而,许多雇主未能向员工支付法定加班费,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遇到这种情况,员工可以启动劳动仲裁程序,维护自身权利。

加班不给钱怎么劳动仲裁

法律依据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工作,应当按照规定支付加班费。未按规定支付加班费属于违法行为。

劳动仲裁程序

1. 收集证据

收集加班记录、工资单、打卡记录等证据,证明加班事实和加班时数。

2. 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

到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 提交仲裁申请书

提交仲裁申请书,陈述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附上相关证据。

4. 等待开庭

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申请后,会通知双方开庭时间。

5. 开庭审理

双方当事人出席开庭,陈述事实,提交证据,进行辩论。

6. 裁决

劳动仲裁委员会对案件进行调查和审理后,将作出裁决,明确是否支持劳动者的加班费请求。

注意事项

1. 时效期限

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限为一年,从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 证据保全

及时收集和保全加班证据,以免证据灭失影响仲裁结果。

3. 法律援助

如果劳动者无力支付仲裁费用,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援助。

案例

某公司员工张某,每周工作60小时,但公司只支付40小时的工资。张某收集了加班记录和工资单等证据,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认定公司未支付加班费的行为违法,责令公司向张某支付拖欠的加班费。

结语

加班不给钱是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收集证据、及时申请仲裁、重视法律援助,是确保成功仲裁的关键。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