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劳动仲裁会有时效吗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5-06 浏览量:954

劳动仲裁时的诉讼时效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与诉讼不同,劳动仲裁存在诉讼时效的规定,即仲裁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申请仲裁,否则丧失仲裁请求权。

法律规定

劳动仲裁会有时效吗吗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劳动者对下列事项的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一)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二)拖欠工资超过一个月或者不满一个月但低于工资标准的;(三)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四)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五)加班加点支付报酬;(六)工伤事故赔偿;(七)职业病病残津贴、医疗补助费和康复费用;(八)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劳动条件;(九)劳动纪律。前款规定的时效期间自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

时效计算

劳动仲裁的诉讼时效自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七条规定:“劳动者因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发生争议的,自收到用人单位书面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之日起计算;因用人单位未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发生争议的,自了解或者应当了解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事由之日起计算。”

对于其他劳动争议事项,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时效起算时间,如拖欠工资争议自应付工资之日起计算,工伤事故赔偿争议自知道或应当知道遭受事故之日起计算。

时效中止、中断

在某些情况下,诉讼时效可能中止或中断。中止是指诉讼时效暂时停止计算,中断是指诉讼时效已经计算,但因发生特定事件而重新计算。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在仲裁时效期间,因下列情形之一致使劳动者不能申请仲裁的,时效中止:(一)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二)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劳动者放弃或者妨碍劳动者行使仲裁权利。”

中断时效的情形包括:

劳动者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 用人单位同意履行劳动合同的; 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重新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

时效届满后的救济

如果劳动者错过诉讼时效,原则上将不能再申请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在法定期限内不能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经审查确属事实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受理。”

对于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而错过时效的申请,仲裁机构可以酌情受理。

结语

劳动仲裁的诉讼时效是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法律保障,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平衡劳资关系。劳动者应及时关注劳动争议事项的时效规定,并在时效期间内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