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与失业金的法律规定
在中国现行法律体系下,工伤和失业属于不同的社会保障范畴,各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工伤保险
.jpg)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保险是国家和社会对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给予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职工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由所在单位按其工资标准支付其停工留薪期工资,治疗结束后恢复原工作或者安排其他适当工作。
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保险是对因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关系或终止劳动合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失业人员给予物质帮助和促进其再就业的社会保险制度。被依法认定为失业人员的,符合条件的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工伤与失业金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工伤期间,职工不能领取失业金。这是因为:
两项保障的性质不同:工伤保险是针对工作原因导致的伤害或疾病的补偿,而失业保险是针对失业人员的保障。 保障对象不同:工伤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因工作原因受伤或患病的职工,而失业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因非本人意愿失业的人员。 保障期间不同:工伤保险的保障期间为职工受伤或患病期间,而失业保险的保障期间为失业人员符合条件领取失业金的时间段。
特殊情况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职工有可能同时符合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保障条件,例如:
工伤后解除劳动合同的:如果职工因工伤原因无法继续原工作,单位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职工可以申请失业金。 工伤期间被辞退的:如果职工在工伤期间被单位辞退,且符合失业金领取条件,职工可以申请失业金。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情况下,职工需要同时符合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的领取条件,且两项保障的领取时间段不能重叠。
总结
在中国,工伤期间职工不能领取失业金。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工伤后解除劳动合同或工伤期间被辞退,且符合失业保险领取条件时,职工才有可能同时领取工伤保险和失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