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能领失业保险吗?
前言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失业保险则是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重要社会保障制度。在通过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争议的过程中,是否可以同时领取失业保险呢?本文将结合中国的法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jpg)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法》第十四条规定:“劳动者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
司法实践中的争议
劳动仲裁涉及到的争议类型主要有劳动合同纠纷、工资纠纷、社会保险纠纷等。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劳动仲裁期间是否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存在争议。
支持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劳动仲裁属于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情况,因此劳动者有权领取失业保险金。这种观点认为,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正当途径,劳动者通过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属于主动离职或被开除等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情况。
反对观点
另一种观点认为,劳动仲裁期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仍处于劳动关系存续状态,因此劳动者没有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资格。这种观点认为,劳动仲裁并不等于劳动关系的解除,劳动者在仲裁期间仍有义务等待仲裁结果,并在仲裁结果确定后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裁判文书判例
近年来,各地法院对劳动仲裁期间是否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案件作出了不同的裁判。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在(2020)粤0307民初2398号判决中认定,劳动争议仲裁期间,劳动者符合失业保险金申领资格的,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2021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在(2021)津0207民初812号判决中认定,劳动仲裁不属于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情形,劳动者不得领取失业保险金。
结论
劳动仲裁期间是否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目前,全国尚未统一司法解释。各地法院的裁判文书存在分歧。
从法律规定来看,《失业保险法》并未明确禁止劳动仲裁期间领取失业保险金。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也没有规定劳动仲裁影响劳动者的失业保险金申领资格。因此,从法律本身来看,劳动仲裁期间是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的。
需要指出的是,具体的申领资格和领取条件由各地失业保险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因此,劳动者在申请失业保险金时,应当及时向当地的失业保险管理部门咨询了解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