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劳动合同丢失后可以仲裁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29 浏览量:931

劳动合同丢失后的仲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丢失后,劳动者仍然可以仲裁。

证据收集

劳动合同丢失后可以仲裁吗

由于劳动合同是确定劳动关系的关键证据,其丢失会给仲裁带来一定困难。但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收集证据:

调取用工记录:向原用人单位申请调取入职登记表、考勤记录、工资单等用工记录,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 收集其他证据:如工作证、工作服、劳动成果、通讯记录等,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事实。 申请单位说明:要求原用人单位出具一份说明,说明劳动合同丢失的情况,并确认其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仲裁程序

劳动者收集到证据后,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程序如下:

1. 提交仲裁申请书:填写仲裁申请书,说明仲裁诉求、事实和理由,并附上相关证据。 2. 仲裁受理:仲裁委员会审查仲裁申请书,决定是否受理。 3. 开庭审理:仲裁员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庭审理,调解、收集证据、查明事实。 4. 作出裁决:仲裁委员会根据查明的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裁决书,确定劳动关系是否存在、劳动者的权利义务等。

劳动合同丢失对仲裁的影响

劳动合同丢失可能会影响仲裁结果,但并不是决定性的。仲裁委员会在审理仲裁案件时,会综合考虑其他证据,如用工记录、工作证、劳动成果等,确定劳动关系的存在与否。

法院诉讼

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诉讼程序与仲裁程序类似,但证据要求更加严格。劳动者需要提供更充分、更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劳动合同的存在和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签字且加盖公章后生效。”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条:“当事人因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后,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裁决;案情复杂需要延长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结论

劳动合同丢失后,劳动者仍然可以通过收集用工记录、其他证据和申请单位说明,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虽然劳动合同的丢失可能会影响仲裁结果,但并不是决定性的。仲裁委员会和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综合考虑其他证据,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