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劳动仲裁赔款中的个人所得税扣除
摘要
在我国,离职劳动仲裁赔款中,个人所得税的扣除事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本文将分析相关法律规定,阐述离职劳动仲裁赔款中的个人所得税扣税原则和计算方法,以帮助当事人合理减免税负。
.jpg)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个税法》”)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的公告》(国税发〔2019〕21号)
扣税原则
根据《个税法》规定,离职劳动仲裁赔款中应纳税部分为:
经济补偿金:按1个月工资标准发放的经济补偿金,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1个月工资标准的部分,全额征税。 赔偿金:包括因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而获得的人身损害赔偿金、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金等,全额征税。
计算方法
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中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部分,不计入个人所得。对超过1个月工资标准的部分,按以下公式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 = (经济补偿金 - 1个月工资标准)×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赔偿金
赔偿金全额计入个人所得,按以下公式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 = 赔偿金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根据个人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同而有所不同。具体税率和扣除数如下:
| 年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 | 0 - 36,000 | 3% | 0 | | 36,000 - 144,000 | 10% | 2,520 | | 144,000 - 300,000 | 20% | 16,920 | | 300,000 - 420,000 | 25% | 31,920 | | 420,000 - 660,000 | 30% | 52,920 | | 660,000 - 960,000 | 35% | 85,920 | | 超过 960,000 | 45% | 181,920 |
特殊情况
对于劳动者因工作遭受人身伤害而获得的赔偿金,根据《个税法》规定,残疾补助金、生活补助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属于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收入。
注意事项
离职劳动仲裁赔款中,扣除个人所得税的义务由支付方(用人单位)承担。 支付方应在向劳动者支付赔款时,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劳动者领取赔款后,应妥善保管好相关收据或证明材料,以备税务机关查验。
结语
了解离职劳动仲裁赔款中的个人所得税扣除规定,有利于当事人合理合规处理赔款事宜,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科学计算和扣缴,最大程度地减轻税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