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工资支付
概述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途径。在劳动仲裁中,工资支付是核心问题之一。《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劳动合同约定以及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该规定,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jpg)
仲裁程序
劳动者如果认为自己的工资没有按时足额支付,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提交仲裁申请 调查取证 调解 裁决
仲裁裁决
如果调解不成功,仲裁委员会将作出裁决。裁决可以确认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的工资数额、支付时间以及其他事项。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
工资发放
如果用人单位在仲裁裁决后仍未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仲裁裁决 向工会组织寻求帮助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劳动者可以因工资纠纷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六条规定,仲裁裁决确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执行。
注意事项
劳动者应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保存好工资支付记录等相关证据。 仲裁申请时应写明具体要求、事由和证据。 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应当尽快履行义务。否则,劳动者有权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案例
案情:
张某在某公司工作,该公司拖欠其工资三个月。经多次催讨,该公司仍未支付。
处理:
张某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经调查取证后,裁决该公司应向张某支付拖欠工资及利息。该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最终判决维持仲裁裁决。
点评:
本案中,劳动者张某通过劳动仲裁程序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工资,避免发生类似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