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中的取证义务
引言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取证是劳动仲裁程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查明案件的事实,为裁决提供依据。劳动仲裁机构是否有义务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呢?这篇文章将结合中国的法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jpg)
法律规定
在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和进行的调查,对案件进行裁决。"由此可见,劳动仲裁机构在仲裁过程中,既要依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也要依自身进行的调查。
调查取证的义务
劳动仲裁机构调查取证的义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查证证据的真实性:劳动仲裁机构有权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查证,以确保其真实、合法、有效。如发现证据不真实,仲裁机构可要求当事人提供其他证据或自行调查取证。 补充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劳动仲裁机构发现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不充分或缺乏时,有义务主动调查取证,以查明案件的事实。如需调取证据,仲裁机构可向有关单位或个人发出调取令。 调查当事人的申请:劳动仲裁机构对当事人提出的调查取证申请,应当依法处理。如申请合理合法,仲裁机构应及时进行调查取证。
调查取证的范围
劳动仲裁机构调查取证的范围应围绕案件的争议焦点而定,主要包括:
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和终止 劳动报酬的发放和支付 劳动时间的安排和休息休假 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调查取证的方式
劳动仲裁机构调查取证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
调取证据:向有关单位或个人调取与案件相关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单、考勤记录等。 勘验和检查:对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或场所进行勘验和检查,以获取证据。 询问当事人和证人:向当事人和证人询问与案件有关的情况,了解其主张和陈述。 鉴定:对证据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鉴定,以查明事实。
对劳动仲裁机构未履行调查取证义务的后果
如果劳动仲裁机构未履行调查取证义务,将导致以下后果:
裁决依据不足:由于证据不充分,仲裁机构的裁决可能缺乏法定依据,导致裁决被宣告无效或撤销。 侵害当事人权益:未调查取证可能导致当事人提供虚假或不完整的证据,从而侵害另一方的合法权益。 影响劳动关系和谐:裁决不公正可能会加剧劳动关系紧张,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结论
根据我国法律,劳动仲裁机构在仲裁过程中有义务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这一义务有利于查明案件的事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劳动仲裁机构应充分履行调查取证义务,确保裁决的公正公平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