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中企业的违法行为
引言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仲裁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机制,旨在解决雇主和雇员之间的争议。然而,一些企业在劳动仲裁程序中会采取违法行为,损害雇员的合法权益。本文将探讨中国法律下企业的常见违法行为,以及应对这些违法行为的措施。
.jpg)
常见的企业违法行为
1. 拖延或拒绝执行仲裁裁决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63条,企业必须在收到仲裁裁决书后15天内履行裁决。如果企业拖延或拒绝执行仲裁裁决,则构成违法行为。
2. 报复仲裁申请的雇员
第66条禁止企业在雇员申请仲裁、参与仲裁或作证后对雇员进行报复。报复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解雇、降职、扣除工资或改变工作环境。
3. 提供虚假或不完整的证据
为了赢得仲裁,一些企业可能会提供虚假或不完整的证据。这种行为会误导仲裁庭,损害雇员的权益。
4. 阻挠雇员参与仲裁
企业可能会通过威胁、骚扰或其他方式阻挠雇员参与仲裁。此类行为剥夺了雇员的正当程序权利。
5. 拒绝仲裁
虽然绝大多数企业都会参与劳动仲裁,但一些企业可能会拒绝仲裁。这可能导致雇员丧失其索赔的追索权。
应对措施
对于企业的违法行为,雇员有权采取以下措施:
1. 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投诉
如果企业违反了仲裁程序,雇员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投诉。仲裁委员会可以对违法企业进行调查,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2. 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仲裁委员会无法解决违法行为,雇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有权强制执行仲裁裁决并惩罚违法企业。
3. 向工会举报
工会可以代表雇员向企业施压,要求其遵守法律。工会还可以提供法律援助和支持。
4. 曝光违法行为
通过媒体或社交媒体公开曝光企业的违法行为有助于提高公众意识并促使企业承担责任。
结论
劳动仲裁是保护雇员合法权益的重要机制。然而,一些企业在劳动仲裁程序中可能会采取违法行为。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些违法行为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通过加强执法、提高意识和推动遵守法律,我们可以确保劳动仲裁程序的公平和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