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劳动仲裁 后果怎么样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25 浏览量:908

劳动仲裁的后果

劳动仲裁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仲裁裁决是终局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仲裁裁决,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劳动仲裁的后果主要包括:

劳动仲裁 后果怎么样

1. 用人单位面临的法律责任:

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仲裁裁决裁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金额为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 补发工资或其他待遇: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或其他待遇,劳动者可通过仲裁要求用人单位补发。 恢复劳动关系: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赔偿精神损害赔偿金:如果用人单位侵犯了劳动者的个人权益,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赔偿精神损害赔偿金。

2. 劳动者面临的法律责任:

仲裁费:劳动者提起仲裁时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仲裁费,如果仲裁结果胜诉,一般由用人单位承担,但如果仲裁结果败诉,则由劳动者承担。 诉讼费:如果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需缴纳一定数额的诉讼费。 其他费用:如聘请律师、出庭作证等费用,需要由劳动者自行承担。

3. 其他后果:

损害用人单位的声誉:劳动仲裁会公开举行,用人单位如果败诉,将会影响其社会声誉。 丧失经营资格:如果用人单位严重违反劳动法规,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限期整改,甚至吊销其营业执照。 司法追究: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执行仲裁裁决,劳动者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用人单位仍不履行,则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自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一年,劳动者就丧失了仲裁权。因此,劳动者在遭遇劳动争议时,应及时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以免丧失仲裁权。

如何预防劳动仲裁?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预防劳动仲裁:

用人单位: 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其他待遇。 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侵犯劳动者的个人权益。 劳动者: 了解自己的劳动权益,及时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 保留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单、考勤记录等。 与用人单位进行友好协商,避免矛盾激化。 如果协商不成,及时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通过了解劳动仲裁的后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采取积极措施预防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