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工伤能离职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25 浏览量:874

工伤可以离职吗?中国的法律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是否可以离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项法律法规。以下是对中国相关法律的总结:

工伤期间的劳动关系

工伤能离职吗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职工因工负伤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原用人单位仍应当支付以下费用:

工伤医疗费 工伤康复费 工伤辅助器具费 生活护理费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因此,在工伤期间,劳动合同并没有自动解除。职工在工伤治疗期间,与用人单位之间仍然存在劳动关系。

离职的条件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在工伤期间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劳动合同期满 劳动合同解除的理由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情形,如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工资、未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等。

离职程序

如果职工符合以上离职条件,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申请。用人单位应当在收到申请后15日内,与职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协商不成,职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离职后的权利和义务

职工在工伤期间离职后,仍然享有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支付工伤赔偿费用,并为其办理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定。

同时,职工在离职后仍然负有配合用人单位进行工伤治疗和康复的义务。如果职工拒绝配合,用人单位可以暂停支付工伤赔偿费用。

特殊情况

对于以下特殊情况,职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而无需满足上述条件: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事故发生后从事不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工作 用人单位拒绝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用人单位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

司法实践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工伤期间离职的案件,法院一般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职工的伤残程度 职工的治疗需求 用人单位的过错程度 工会组织的意见

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定职工是否可以离职,以及离职后的权利和义务。

结论

在中国,工伤职工在治疗期间原则上不能离职。但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职工可以提出离职申请。在离职后,职工仍然享有工伤保险待遇,并负有配合用人单位进行治疗和康复的义务。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结合具体情况对工伤期间离职案件进行审理。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