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是否可以劳动仲裁
导言
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下,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然而,对于央企是否可以适用劳动仲裁程序,存在争议。本文将结合中国的法律规定,分析央企是否可以劳动仲裁的问题。
.jpg)
中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仲裁法》)是规范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程序的基本法律。该法规定,劳动争议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央企的性质
央企是指由国务院或其授权部门设立的、以国有资产为主体的企业。央企既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也具有行政机关的色彩。这种双重性质给央企劳动仲裁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
关于央企劳动仲裁的争议
对于央企是否可以劳动仲裁,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观点:
否定说
持否定说观点者认为,央企作为国有企业,其性质更接近于行政机关,应当适用行政诉讼程序解决劳动争议,不应适用劳动仲裁程序。
肯定说
持肯定说观点者认为,《劳动仲裁法》并没有明确排除央企适用劳动仲裁程序的可能。央企虽然具有行政机关的色彩,但同时也是企业法人,其劳动关系具有劳动关系的特征,因此应当适用劳动仲裁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十三)》(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十三》)。《司法解释十三》明确规定:央企职工与央企之间的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仲裁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
司法解释十三的意义
《司法解释十三》的发布标志着最高人民法院对央企劳动仲裁问题的正式回应,明确了央企可以适用劳动仲裁程序的法律依据。该司法解释对于保障央企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适用劳动仲裁程序的条件
虽然《司法解释十三》明确了央企可以劳动仲裁,但并不是所有央企职工的劳动争议都适用劳动仲裁程序。只有符合以下条件的劳动争议才可以适用劳动仲裁程序:
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央企职工与央企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双方具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身份。 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争议涉及职工的劳动权益,如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方面。 争议未通过协商解决:双方通过协商无法解决争议,且调解不成。
结语
根据《劳动仲裁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央企职工与央企之间的劳动争议,可以适用劳动仲裁程序。央企职工依法享有劳动仲裁的权利,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来,随着对央企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央企劳动仲裁制度将进一步完善,为央企职工提供更加有效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