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劳动仲裁起诉有期限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23 浏览量:743

劳动仲裁起诉时效

引言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但提起仲裁是有时效限制的。本文将全面探讨中国的劳动仲裁起诉时效规定,包括起诉时效的期限、计算方法、中断和中止情形,以及逾期起诉的后果。

劳动仲裁起诉有期限吗

起诉时效的期限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应当自劳动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作出仲裁决定。

起诉时效的计算

起诉时效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计算。所谓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

中断和中止

在某些情况下,起诉时效可以中断或中止。中断是指起诉时效期间因为某些法定事由而停止计算,中断事由消除后,起诉时效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中止是指起诉时效期间暂时停止计算,中止事由消除后,起诉时效不再计算。

中断事由包括:

当事人一方提出仲裁申请,但未被受理的; 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参加仲裁的; 法律另有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止事由包括:

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的; 仲裁庭调解后当事人未达成和解协议的; 法律另有规定的其他情形。

逾期起诉的后果

根据《仲裁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提起诉讼的,仲裁裁决书生效。

生效的仲裁裁决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劳动者不得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特殊情形的例外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劳动者即使逾期起诉,人民法院也可以受理。这些特殊情况包括:

有证据证明劳动者因为客观原因无法在时效期间内提起诉讼的; 仲裁裁决存在严重错误的。

证据保存的注意义务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应当及时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单、考勤记录、工作日记等。这些证据对于证明劳动争议的案情和提出有效的仲裁申请至关重要。

结语

劳动仲裁起诉时效的规定旨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争议的及时解决。劳动者在发生劳动争议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仲裁申请,并注意保存相关证据。逾期起诉将导致仲裁裁决生效,劳动者的权利将受到损害。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