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劳动仲裁工资差额怎么计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23 浏览量:169

劳动仲裁工资差额计算

中国法律框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产生的争议,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仲裁委员会在审理工资纠纷案件时,根据法律规定计算工资差额。

劳动仲裁工资差额怎么计算

计算公式

工资差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工资差额 = 应当支付的工资 - 实际支付的工资

应当支付的工资

应当支付的工资包括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法定节假日工资、加班工资、绩效奖金等所有应发工资。

实际支付的工资

实际支付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实际发放给劳动者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

特殊情况下的计算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劳动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资差额的计算方法。例如:

试用期工资低:劳动仲裁委员会可能会将试用期工资提高到正式工资水平,再计算工资差额。 提成工资:如果劳动合同约定了提成工资,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实际业绩和提成比例计算应当支付的提成金额。 绩效奖金:仲裁委员会会根据考核标准和劳动者实际表现,确定应当支付的绩效奖金金额。

证据收集

在劳动仲裁中,劳动者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应当支付的工资和实际支付的工资。证据可以包括:

劳动合同 工资条 银行汇款记录 绩效考核表

仲裁程序

劳动仲裁工资差额纠纷的仲裁程序如下:

劳动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 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后,通知用人单位参加仲裁 双方当事人提交证据和进行辩论 仲裁委员会做出裁决

执行仲裁裁决

劳动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用人单位拒不履行仲裁裁决,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