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劳动仲裁工资给了要撤诉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22 浏览量:884

劳动仲裁工资给了要撤诉吗?

导言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工资纠纷是劳动仲裁的常见类型。当劳动者在仲裁过程中获得工资赔偿后,是否应该撤销仲裁申请,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结合中国法律规定,分析劳动仲裁工资给了是否应撤诉。

劳动仲裁的特点及撤诉条件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专门程序,具有及时性、便民性、费用低等特点。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者可以因劳动争议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撤诉是指劳动者在仲裁程序进行中申请撤销仲裁申请。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当事人的撤诉申请,但劳动者在法定期限内反悔的,应当继续审理。

劳动仲裁工资给了要撤诉吗

获得工资赔偿后撤诉的法律依据 劳动仲裁中,劳动者获得工资赔偿后,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必须撤诉。但可以参考民事诉讼中的相关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4条,原告经法庭调解达成协议的,即为该案的裁判结果,原告不得再起诉。劳动仲裁本质上是一种准司法程序,因此,可以类推适用这一规定。

是否撤诉的考虑因素 劳动者在获得工资赔偿后是否撤诉,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 争议解决情况:如果劳动者的所有争议均已解决,则可以考虑撤诉。但如果仍有其他争议未解决,则撤诉可能导致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2. 赔偿数额:如果获得的工资赔偿符合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则可以考虑撤诉。但如果赔偿数额过低,劳动者可以继续仲裁或提起诉讼。 3. 仲裁费用:如果仲裁费用已经支付,撤诉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但如果仲裁费用尚未支付,则撤诉将导致费用白白浪费。 4. 时间成本:仲裁程序一般较为耗时,如果劳动者需要尽快解决争议,可以考虑撤诉。

撤诉的程序和后果 如果劳动者决定撤诉,应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撤诉申请。仲裁委员会受理后,将裁决终结该仲裁程序。撤诉后,劳动者不得就同一争议事项再次申请仲裁。但如果劳动者有证据证明存在新的事实或理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结论 劳动仲裁工资给了是否撤诉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劳动者根据自身情况慎重考虑。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劳动者可以根据争议解决情况、赔偿数额、仲裁费用和时间成本等因素做出有利于自身权益的决定。撤诉应遵循合法合规的程序,以免影响自身权利的保护。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