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转移:中国法律的阐释
工伤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工伤是指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
.jpg)
工伤转移的禁止
中国法律明确规定,工伤不能转移。这意味着,用人单位不得将工伤职工的责任或赔偿义务转移给第三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89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将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转移到其他岗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33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职工患职业病或者工伤,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工伤责任主体
工伤的责任主体是造成工伤事故或职业病的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负有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对工伤职工进行救助和赔偿的责任。
工伤赔偿
工伤职工有权获得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丧葬费、抚恤金等。赔偿标准由国家有关部门规定。
不可转移的赔偿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以下工伤赔偿项目不得转移:
医疗费用 残疾职工生活护理费 供养亲属抚恤金 精神损害抚慰金
转移赔偿的法律后果
用人单位擅自转移工伤赔偿责任的,将承担以下法律后果:
被劳动保障部门处以罚款 向工伤职工支付未转移的赔偿款项 承担刑事责任
其他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歧视、解雇残疾职工,包括因工伤导致残疾的职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31条规定,用人单位对职业病患者负有医疗、康复和赔偿责任。
结论
中国法律明确禁止工伤转移,保障了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务必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为职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并承担工伤责任。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