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劳动仲裁取得工资证明
一、申请范围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1条规定,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工资、报酬、津贴、奖金、保险待遇等发生争议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因此,职工可以因未发放工资而申请仲裁,并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工资证明。
.jpg)
二、申请程序
1、收集证据
职工在申请仲裁前,应收集以下证据:
劳动合同或协议 工资发放记录 银行流水 其他证明工资未发放的证据
2、向劳动仲裁机构提交申请
职工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工作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
申请人姓名、性别、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 被申请人名称、住所 争议事实和理由 申请的事项 证据清单
三、劳动仲裁流程
1、受理
劳动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会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在受理后5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
2、开庭
一般情况下,劳动仲裁委员会会在受理仲裁申请后15日内开庭审理。开庭时,双方当事人应当出庭。
3、调查取证
劳动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查取证,包括向用人单位调取工资发放记录等相关证据。
4、调解
劳动仲裁委员会在审理过程中,会先尝试调解争议。如果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可以达成调解协议。
5、裁决
如果无法调解,劳动仲裁委员会会作出裁决。裁决书应当载明裁决事项、理由、适用法律、当事人的权利和救济途径。
四、索取工资证明
1、调解协议
如果争议通过调解解决,调解协议中一般会载明用人单位应当出具工资证明。
2、裁决书
如果争议通过裁决解决,职工可以凭裁决书向用人单位索取工资证明。用人单位应当在接到裁决书后履行裁决义务,包括出具工资证明。
3、执行
如果用人单位拒不履行裁决义务,职工可以申请仲裁委员会强制执行。仲裁委员会可以查封、扣押用人单位的财产,以强制其履行义务。
五、注意事项
职工申请劳动仲裁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1年内提出。 职工在申请仲裁时,应尽量收集齐全证据,以证明工资未发放的事实。 职工在仲裁过程中,可以聘请律师代理。 如果职工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