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中存款分配的法律规定
在中国的离婚诉讼中,夫妻共同存款的分配遵循以下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1062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除有约定外,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平均分割。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100条: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的义务,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给予补偿的金额应当与负担义务的多少、夫妻共同财产的实际情况和财产变现能力等因素结合确定。
.jpg)
存款分配的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离婚诉讼中存款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共同财产原则: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存款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平均分割。 照顾原则:对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的,在分配存款时应当给予照顾。 公平原则:存款分配应当兼顾双方对共同财产的贡献和实际情况,实现公平公正。
具体分配方式
具体分配存款的方式可以根据双方协商或法院判决确定。常见的方式包括:
平分:根据共同财产原则,存款平均分配给双方。 照顾分:考虑一方负担较多的情况,在平均分配的基础上给予另一方一定比例的补偿。 特殊约定:双方可以协商对存款进行特殊约定,如定额分配、指定分配等。
证据收集
为了证明存款的归属和金额,当事人应提交以下证据:
银行存款证明:证明存款账户的余额和开户时间。 转账记录:证明存款的来源和去向。 其他相关证据:如夫妻双方关于存款的书面约定、证人证言等。
注意事项
夫妻间的约定:夫妻双方可以对共同存款进行约定,如约定存款归属一方所有或按一定比例分配。此类约定应以书面形式体现,否则可能无法获得法律认可。 隐匿财产:一方当事人在离婚诉讼中隐匿存款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法院有权根据《民法典》第1087条的规定,对隐匿存款的一方少分或不分财产。 债务清偿:在分配存款之前,应先偿还夫妻共同债务。未偿还的债务在分割存款时应予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