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时的劳动仲裁申请程序
适用法律
《劳动合同法》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jpg)
申请条件
符合以下条件的退休人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劳动争议属于劳动合同法或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争议范围。 争议发生后60日内提出仲裁申请。
申请程序
1. 准备材料
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明 劳动合同或相关证明材料(如社保缴费记录) 与争议有关的证据材料(如证明退休时间或待遇的书面通知)
2. 向仲裁机构提交申请
向所在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 申请书应当载明仲裁请求、事实依据、证据材料清单以及申请人的基本信息。
3. 缴纳仲裁费
根据争议标的额缴纳仲裁费。 仲裁费由申请人承担,败诉方承担仲裁费的差额。
4. 受理审查
仲裁委员会对申请进行审查。 不符合受理条件的,裁定不予受理。 符合受理条件的,立案并通知双方当事人。
5. 组成仲裁庭
仲裁庭由一名仲裁员和一名人民陪审员组成。 双方当事人可以对仲裁员提出回避申请。
6. 开庭审理
仲裁庭对争议进行审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质证和辩论。 仲裁庭可以调查取证,也可以委托相关机构或人员调查取证。
7. 调解
仲裁庭在审理过程中可以进行调解,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调解不成的,继续开庭审理。
8. 作出裁决
仲裁庭在审理后,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 裁决书应当载明仲裁请求、事实依据、法律依据和仲裁结果。
裁决的效力
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特殊情况
1. 老年人申请仲裁
对年满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仲裁时效延长至一年。 仲裁委员会对老年人申请仲裁优先立案、优先审理。
2. 集体争议
如果退休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集体争议,可以由工会或劳动者代表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集体仲裁的程序与个人仲裁类似。
注意事项
在提交仲裁申请前,建议咨询律师或相关机构,以了解仲裁程序和证据材料的准备。 保留与争议相关的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社保缴费记录、工资发放记录等。 积极配合仲裁庭的调查取证,如实陈述事实。 对仲裁裁决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后十五日内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