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可否要求民事赔偿
概述
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或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在工伤事故发生后,劳动者除了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外,还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向侵害人要求民事赔偿。
.jpg)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也规定:“用人单位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其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同时,可以依法向 причинившая ущерб сторона 提出赔偿请求。”
民事赔偿范围
劳动者可以要求民事赔偿的范围包括:
医疗费用:包括工伤治疗、康复和辅助用具的费用。 误工费:因工伤导致停止工作的,按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护理费:因工伤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护理的费用。 交通费:因工伤就医、康复产生的交通费用。 营养费:因工伤导致饮食结构改变,需要营养支持的费用。 精神损害赔偿:因工伤造成精神痛苦的赔偿。 伤残赔偿金:因工伤导致劳动能力下降的赔偿。 死亡赔偿金:因工伤死亡的职工家属的赔偿。
举证责任
劳动者在要求民事赔偿时,需要承担以下举证责任:
工伤事实:证明事故或职业病与工作原因存在因果关系。 侵害人过错:证明侵害人存在过失或故意行为。 损害后果:证明由工伤造成的损害和损失。
侵害人的赔偿责任
侵害人赔偿责任的大小,将根据其过错程度、损害后果等因素确定。侵害人可能承担的赔偿责任包括:
全额赔偿:侵害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工伤的。 部分赔偿:侵害人存在一般过失或者轻微过失导致工伤的。 无赔偿:侵害人不存在过错或者劳动者自身原因导致工伤的。
工伤保险追偿
劳动者获得民事赔偿后,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从民事赔偿中予以扣除,并追偿给工伤保险经办机构。
结语
工伤可否要求民事赔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法律因素和证据情况。劳动者在遇到工伤事故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收集证据,并向侵害人主张民事赔偿,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避免工伤事故发生,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