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被辞职劳动仲裁怎么赔偿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20 浏览量:621

被裁员后提起劳动仲裁的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被辞职劳动仲裁怎么赔偿

赔偿计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注意事项

期限:劳动者在被裁员后30天内提起劳动仲裁。 证据:劳动者应提供被裁员的证据,如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书等。 协商:在提起劳动仲裁前,劳动者可以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争取较合理的赔偿。

涉及赔偿的因素

除了工作年限外,以下因素也会影响劳动仲裁的赔偿金额:

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赔偿金额与劳动者的工资挂钩。 用人单位的过错程度: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过错程度越大,赔偿金额可能越高。 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赔偿金:如果劳动合同中有关于赔偿金的约定,则优先适用约定。

仲裁流程

1. 提交仲裁申请书至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 2. 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并调查案件。 3. 仲裁委员会就赔偿金额等方面进行裁决。 4. 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实践

根据司法实践,被裁员后提起劳动仲裁的赔偿金额一般为:

工作年限较短的,赔偿金额在数千元至数万元之间。 工作年限较长的,赔偿金额可达数十万元。

案例

案例1:小张在一家公司工作了5年,被公司无故裁员。小张提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5个月的经济补偿。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决,公司向小张支付经济补偿金25000元。 案例2:李女士在一家公司工作了12年,因公司经营不善被辞退。李女士提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12个月的经济补偿。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决,公司向李女士支付经济补偿金144000元。

建议

若被裁员,劳动者应保留好相关证据,并及时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协商解决不成的,应积极配合劳动仲裁调查,争取获得合理的赔偿。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