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工伤劳动仲裁有时限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20 浏览量:627

工伤劳动仲裁有时限

导言 工伤是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职业病所致的伤害,受法律保护和保障。工伤劳动仲裁是解决工伤争议的重要途径,但其提起时效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法律规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劳动者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或者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可以申请工伤认定。仲裁时效自申请工伤认定之日起计算。

工伤劳动仲裁有时限吗

时效期间 工伤劳动仲裁时效一般为一年。在以下特殊情况下,时效期间可以延长期限:

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因不可抗力或其他不可归责于劳动者的原因,导致无法在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时效期间可以延长。 用人单位隐瞒或欺骗:用人单位隐瞒或欺骗劳动者,导致其无法及时申请工伤认定,时效期间可以延长至用人单位隐瞒或欺骗行为被发现之日起一年内。 特殊情况:因其他特殊情况,导致劳动者无法在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仲裁机构可以根据情况酌情延长时效。

时效的计算 工伤劳动仲裁时效的起算点为申请工伤认定之日,而不是事故发生之日或者确诊职业病之日。时效期间不包括申请工伤认定的期间。

时效中断和中止 下列情形会导致时效中断:

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工伤仲裁案

时效中断后,自中断之日起时效重新计算。

时效届满后的后果 如果劳动者在时效期间内未申请工伤认定,或者未及时提起仲裁,将导致其丧失工伤认定和仲裁的权利。用人单位不再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举证责任 主张延长时效的当事人,负有举证证明责任。例如,劳动者因不可抗力而无法申请工伤认定,需要提供相关证据予以证明。

实务案例 [案例] 劳动者王某于2020年1月10日因车祸受伤,事故发生后,王某因伤势严重无法工作,一直住院治疗。2021年1月11日,王某出院后,才得知自己工伤的事实。后王某向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但被拒绝。随后,王某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机构受理后,认定王某因不可抗力(伤势严重无法申请工伤认定)导致时效中断,因此王某提起工伤仲裁不构成逾期。

结论 工伤劳动仲裁时效制度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工伤权益,以及维护公平公正的劳动关系。因此,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应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并在规定的时效内提起仲裁,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也应积极配合工伤认定和仲裁程序,依法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