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下的在职离职申请
在职员工如果与雇主产生争议,通常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解决纠纷。在某些情况下,员工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程序申请离职。
符合离职仲裁的条件
.jpg)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员工在下列情况下可以申请离职仲裁:
雇主违反《劳动合同法》或者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劳动者侵权的; 雇主不履行劳动合同或者有违反劳动合同行为的;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 其他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申请离职仲裁的程序
在职员工申请离职仲裁的程序大致如下:
1. 提交仲裁申请书:员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载明仲裁请求、事实依据和证据清单。 2. 立案审查:仲裁委员会对仲裁申请书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 3. 开庭审理:仲裁委员会组织当事人进行开庭审理,由仲裁员主持。双方当事人可以举证、质证、辩论。 4. 调解与裁决:仲裁员可以对争议进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如果调解不成,仲裁员将作出仲裁裁决。 5. 履行裁决:败诉方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履行裁决。
离职仲裁中的特殊规定
在离职仲裁中,有以下特殊规定:
时效限制:员工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请求。 离职后仲裁:劳动者辞职、辞退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均可以申请仲裁。 补发工资:如果仲裁裁决要求雇主补发工资,仲裁裁决生效后15日内应当支付。
申请离职仲裁的注意事项
员工申请离职仲裁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收集证据: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自己的仲裁请求,例如劳动合同、工资单、通讯记录等。 选择合适的仲裁委员会:根据案件的管辖地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 及时提出申请:遵守一年的时效限制,避免错过申请期限。 积极参与庭审:积极准备和应诉,举证质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接受调解:如果仲裁员提出调解建议,可以慎重考虑,争取和平解决纠纷。
在职员工通过劳动仲裁申请离职,是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种有效途径。员工应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申请程序,并妥善收集证据,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