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后劳动仲裁的处理指南
导言
随着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在复工过程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难免会发生纠纷。了解复工后的劳动仲裁处理程序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jpg)
劳动仲裁的适用范围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仲裁适用于因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包括:
劳动合同纠纷 工伤赔偿纠纷 社会保险纠纷 劳动报酬争议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发生的劳动争议
劳动仲裁的程序
复工后发生劳动纠纷,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程序申请仲裁:
1. 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调解
在申请仲裁前,劳动者应先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调解。调解成功,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纠纷即可解决。
2. 申请仲裁
如果调解不成功,劳动者可在劳动争议发生后60日内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 仲裁庭审
仲裁庭审由仲裁员主持。双方当事人陈述事实、提供证据,仲裁员对证据进行审查和质证。
4. 仲裁裁决
仲裁庭审结束后,仲裁员将依法作出仲裁裁决。裁决书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
劳动仲裁的时效
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时效为劳动争议发生后60日内。超过时效,劳动者将丧失仲裁权利。
证据的收集和提交
在劳动仲裁中,证据至关重要。劳动者应积极收集并提交相关证据,例如劳动合同、工资单、考勤记录等,以证明自己的主张。
法律援助
对于经济困难或确有困难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获得免费或低收费的法律服务。
复工后常见的劳动争议
复工后常见的劳动争议包括:
工资拖欠 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 加班费争议 工伤赔偿 休假权争议
结语
了解复工后的劳动仲裁处理程序,有利于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劳动者应积极收集证据,并在时效内申请仲裁。必要时,可以寻求法律援助。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劳动纠纷,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