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仲裁期限如何延长
根据中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一般为一年。自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劳动者才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在某些情况下,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可以延长,具体如下:
.jpg)
1.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及时申请仲裁的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 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例如地震、洪水、战争等。其他障碍是指非劳动者本人主观原因造成,致使劳动者无法及时申请仲裁的情况,例如劳动者被非法拘禁、被软禁等。
经劳动仲裁委员会确认,符合上述情形的,劳动仲裁时效期间可以延长。
2. 劳动者因客观原因导致超过仲裁时效期间的
客观原因是指劳动者本人非恶意或主观过错导致的,致使劳动者无法及时申请仲裁的情况,例如劳动者因身体原因、出差等原因无法及时申请仲裁。
经劳动仲裁委员会确认,符合上述情形的,劳动仲裁时效期间可以延长。
3. 仲裁机构书面告知劳动者仲裁时效期间或者延长时效制度的,仲裁时效期间自收到告知书之日起重新计算
劳动仲裁机构在收到劳动者的仲裁申请后,应当及时向劳动者送达《受理通知书》,其中应当载明仲裁时效期间及其延长制度。
劳动者自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应当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内提出仲裁申请。如果劳动者因客观原因导致超过仲裁时效期间的,劳动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劳动者的申请,延长仲裁时效期间。
延长时效期间的程序
劳动者申请延长劳动仲裁时效期间的,应当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
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收到申请后15日内作出是否延长期限的决定。劳动仲裁委员会作出延长时限决定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
仲裁时效期间不适用的情形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不适用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用人单位未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造成劳动者损害的 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的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
案例
某劳动者因工伤导致身体残疾,因治疗和康复需要,无法及时申请仲裁。事故发生一年后,劳动者康复好后,立即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仲裁委员会经审查,认为劳动者属于因客观原因导致超过仲裁时效期间的情形,遂延长了劳动仲裁时效期间。
总结
劳动仲裁时效期间的延长制度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劳动者在超过法定时效期间后仍然有机会寻求救济。劳动者应当及时关注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了解劳动仲裁时效期间及其延长制度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