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工伤换岗能降工资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16 浏览量:289

工伤换岗能否导致工资降低?

导言

工伤是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导致暂时丧失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根据中国法律,工伤职工享有工伤待遇,包括医疗待遇、伤残津贴、工伤保险待遇等。其中,工伤换岗是工伤职工在伤残后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劳动能力丧失达到一定程度时,由用人单位安排其从事与其伤残程度和剩余劳动能力相适应的工作。

工伤换岗能降工资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劳动者因工致残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的残疾程度和劳动能力,安排其从事与残疾程度和劳动能力相适应的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因工致残的劳动者,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认定劳动能力丧失达到一定程度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工伤残程度和剩余劳动能力安排其从事与伤残程度和剩余劳动能力相适应的工作。用人单位不得借口职工伤残,擅自解除劳动合同,并应当支付职工工资。”

工伤换岗与工资

从法律规定来看,工伤换岗后,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工的伤残程度和剩余劳动能力安排其从事与伤残程度和剩余劳动能力相适应的工作。这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可以擅自降低职工工资。

《劳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意味着劳动者应当按照其提供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工伤换岗后,职工的残疾程度和劳动能力虽然有所下降,但并不意味着其劳动价值完全丧失。因此,用人单位不能借口职工工伤换岗而擅自降低其工资。

具体情况

在实践中,有些用人单位在工伤职工换岗后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工资降低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职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与用人单位协商: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其按照劳动法律法规支付工资。 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协商不成,职工可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提起诉讼:如果仲裁结果对职工不利,职工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结论

根据中国法律,工伤换岗后,用人单位不得擅自降低职工工资。职工的工资应当根据其伤残程度和剩余劳动能力以及实际提供的劳动价值来确定。如果用人单位存在工资降低行为,职工可以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