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中的企业联络
导言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劳动仲裁机构是否联系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中国法律,围绕此问题进行分析。
.jpg)
劳动仲裁的启动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劳动仲裁机构收到仲裁申请材料后,应当在七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如果决定受理,劳动仲裁机构将向双方当事人发送《受理通知书》。
《受理通知书》中一般包含仲裁开庭时间、地点、仲裁员组成等信息。劳动仲裁机构会将《受理通知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并告知其仲裁程序和注意事项。
企业联络方式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仲裁机构需要查明双方当事人的身份和地址,并将其记录在案。企业作为用人单位之一方当事人,劳动仲裁机构会要求企业提供其名称、住所、联系电话等信息。
劳动仲裁机构一般通过邮寄或传真等方式向企业发送《受理通知书》。如果企业提供的联系方式不正确或者联系不上,劳动仲裁机构可能会通过其他途径联系企业,如电话、电子邮件或上门送达。
仲裁程序中的联络
劳动仲裁程序中,劳动仲裁机构需要多次与双方当事人进行联络。例如:
送达开庭传票:劳动仲裁机构会向双方当事人发送开庭传票,告知其开庭时间、地点等信息。 询问证据:劳动仲裁机构可能会向双方当事人询问证据,要求其提交相关材料。 调解:劳动仲裁机构会安排调解,并联系双方当事人参加。 调解不成,仲裁开庭:如果调解不成,劳动仲裁机构会开庭审理案件。
劳动仲裁机构一般通过书面方式与双方当事人联络,如邮寄或传真。如果需要紧急联系,也可能会打电话或发短信。
企业应积极配合
企业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和材料,并及时参加仲裁程序。如果企业联系方式不正确或不及时更新,可能导致无法收到重要通知或传票,从而延误仲裁程序或影响企业自身的权益。
法律责任
如果企业未提供准确的联系方式,或未及时更新变更后的联系方式,导致劳动仲裁机构无法送达《受理通知书》或其他重要文件,可能被视为消极应诉,影响仲裁案件的公正处理。
结论
劳动仲裁机构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会联系企业。企业应积极配合,及时提供准确的联系方式,并积极参加仲裁程序。否则,可能会承担法律责任或影响仲裁案件的公正处理。劳动仲裁机构也有责任确保联系信息准确及时,以保障双方当事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