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中的加班费诉请
引言
加班费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之外加班所获得的额外报酬,是中国劳动法的重要保障。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加班费支付问题上发生争议时,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本文将就劳动仲裁中加班费的诉请进行详细阐述。
.jpg)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加班工资按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正常工资标准的150%支付。”
诉请内容
劳动者在提起加班费仲裁时,诉请内容应包括:
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支付的加班费。 具体加班时间和加班时长的证明材料。 加班费基数(即劳动者正常工资标准)的计算依据。 加班费计算方法(按150%或更高标准支付)。 要求用人单位承担仲裁费用及诉讼费用(如已产生)。
证据材料
劳动者需提供以下证据材料支持自己的诉求:
工资支付记录或银行转账记录,证明未支付加班费。 出勤记录、打卡记录或考勤表,证明加班时间和时长。 人事档案或劳动合同,证明正常工资标准。 工会协商记录或劳动者同意加班的书面材料(如有)。
举证责任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关于加班费支付的举证责任主要由用人单位承担。劳动者只需提供初步证据证明其存在加班事实,用人单位则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已支付加班费或劳动者未加班。
仲裁流程
劳动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加班费仲裁后,仲裁委员会将受理案件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进入仲裁程序。
仲裁庭将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材料和法定规定,作出仲裁裁决。裁决结果是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的。
仲裁费用
劳动仲裁费用由劳动者预先垫付,仲裁结束后,败诉方承担仲裁费用。
注意事项
劳动者应及时提起加班费仲裁,否则可能因超过仲裁时效而丧失胜诉权。 劳动者在填写仲裁申请书时应明确加班费诉请金额,并提供详细的证据材料。 仲裁过程中,劳动者可聘请律师代理,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应注意留存相关证据,包括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和加班申请表等。
结语
加班费是劳动者应享有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应充分利用劳动仲裁机制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提供充分的证据,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可以在劳动仲裁中成功追讨未支付的加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