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劳动仲裁要协商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15 浏览量:995

劳动仲裁中的协商:中国法律视角

劳动仲裁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争议时,向仲裁机构申请解决争议的一种法律制度。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协商是否必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法律规定

劳动仲裁要协商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没有明确规定在劳动仲裁中是否必须进行协商。然而,该法第十八条规定,仲裁庭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应当遵循公正、公开、高效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协商的必要性

从实践来看,劳动仲裁中协商具有以下必要性:

化解矛盾,促进和解:协商可以为当事人提供一个直接沟通、交换意见的平台,有助于化解矛盾,促成和解。 节省时间和成本:相比于漫长的仲裁程序,协商往往能够更快地解决争议,节省当事人的时间和成本。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协商能够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其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处于平等的地位。 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可以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避免进一步的对抗和矛盾。

协商的原则

如果在劳动仲裁中进行协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自愿协商:协商应当是基于当事人的自愿,不得强迫或威胁。 平等协商:当事人在协商中应当处于平等的地位,拥有同等的发言权。 尊重合法权益:协商应当在尊重双方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进行,不得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 公平合理:协商达成的协议应当公平合理,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协商的程序

劳动仲裁中协商的程序一般分为以下步骤:

1. 提出协商请求:当事人可以向仲裁庭提出协商请求,仲裁庭应当及时受理。 2. 组织协商:仲裁庭应当组织当事人进行协商,安排协商时间和地点。 3. 主持协商:仲裁员担任协商的主持人,引导当事人进行协商。 4. 达成协议:如果当事人协商一致,应当达成协议并签订和解协议书。 5. 仲裁庭确认:仲裁庭应当对协商达成的协议进行确认,并制作裁决书。

协商未果的处理

如果当事人协商未果,仲裁庭应当继续进行仲裁程序。

结论

劳动仲裁中协商具有必要性,可以化解矛盾,节省时间和成本,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及稳定劳动关系。协商应当基于自愿、平等、尊重合法权益和公平合理的原则进行。如果协商未果,仲裁庭应当继续进行仲裁程序。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